新闻动态
-
宁夏大学跻身“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农学院李清峰副教授当选理事
2025-09-01【农学院】2025 年 8 月 20 日至 24 日,“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 国际学术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名城撒马尔罕盛大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余位小麦领域专家学者、农业企业代表,众人围绕小麦种质资源挖掘、绿色高效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控及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与经验交流。宁夏大学农学院李清峰副教授受邀参会,全程参与学术研讨与联盟事务商议。会议期间,“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 正式公布新增理事单位及理事名单。凭借在旱区农业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在小麦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改良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宁夏大学经联盟全体成员一致推选,成功当选联盟理事单位。李清峰副教授则因在小麦遗传新种质创制研究中取得的系列成果,以及在推动小麦领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的积极作为,当选为联盟新一届理事。据了解,“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于 2019 年 11 月 2 日正式成立,是聚焦小麦领域的国际性农业科技合作组织。联盟以 “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小麦产业协同发展” 为核心目标,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在小麦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技术突破、绿色生产模式推广及加工贸易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已覆盖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8 个国家,吸纳 36 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农业企业...
01 2025-09 -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金轲一行调研宁夏大学
2025-09-01【林业与草业学院】2025年8月29日,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金轲一行来校调研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宁夏)建设情况。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朱学锋,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彭志科陪同调研。座谈交流会上,彭志科校长对金轲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厅一直以来对宁夏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从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宁夏大学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的带动下,学校取得了长足进步。他希望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宁夏)进一步加强与学科群实验室交流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不断提升研发条件,持续做好产学研合作,推动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林业与草业学院院长马红彬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与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介绍了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朱学锋二级巡视员在讲话中表示,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宁夏)的建设发展对优质饲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大学科技力量在自治区牛奶、肉牛和滩羊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他希望重点实验室加大成果示范推广,惠及更多农户和企业。金轲主任对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建设成效表示肯定,简要介绍了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学科...
01 2025-09 -
喜报——我院获批农业农村部野外综合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5-08-31近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农科(条件)〔2025〕4号),正式公布了新一批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我院申报的“农业农村部土壤质量银川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获批立项建设。这是我院依托生态学和资源环境领域获批的又一个部级野外观测研究站。该站的获批拓展了我院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及科研平台载体支撑能力,标志着我院在服优化平台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突破。该站依托生态学和资源环境学科建设,以土壤地力提升与保育、土壤肥力演化、土壤污染修复、土壤生物特性等为核心,系统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关键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为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数据,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该站的获批建设是对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野外台站建设的重要补充,将为黄河几字弯区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31 2025-08 -
我校承担的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全面启动
2025-08-31近日,由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承担的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启动会在宁夏罗山管理局举行。罗山管理局局长于钊、副局长秦伟春及各科室、管理站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院长马红彬、农学院副院长王新谱、各专题科考负责人、以及林业与草业学院草学和林学学科部分老师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秦伟春副局长主持。秦伟春副局长在致辞中表示罗山保护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水源涵养林区和区域绿色生态屏障,距上一次综合科考已逾十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本底数据亟待更新。本次科考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要求的具体行动,对精准掌握保护区资源动态、科学评估十年保护成效、谋划未来十年发展蓝图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马红彬表示,罗山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分界线,是自治区“一河三山”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骨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次启动的科考是继2015年第二次科考后,对罗山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又一次全面体检,对掌握自然保护区最新资源本底状况,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组将以“查清资源本底、分析变化趋势、支撑科学管理”为目标,组成跨学科团队,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高标准推动科考项目的顺利进行。随后,马红彬解读了罗山保护区第三次综合科考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科考内容、目标、考核指标、时间节点等。综合科考各专...
31 2025-08 -
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新物种全球首登
2025-08-28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在贺兰山与六盘山同步发现豆科两新种——贺兰山黄芪(Astragalus helanshanensis)和六盘山野豌豆(Vicia liupanshanensis),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Phytotaxa和PhytoKeys。贺兰山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宁夏贺兰山南段干旱洪积扇,生长环境极度干旱;六盘山野豌豆系草质藤本,生长于宁夏泾源、隆德及甘肃庄浪林缘,生长环境较为湿润。科研团队通过严谨的形态特征比对、系统的文献资料核查,并结合详细的生长环境分析,最终明确确认:贺兰山黄芪与六盘山野豌豆均为全球范围内首次被科学描述的新物种。团队负责人李小伟教授指出,此次新发现不仅是对西北植物区系的重要有益补充,更为豆科植物演化研究与荒漠生态修复实践提供了珍贵的全新样本。值得关注的是,该团队近年来已陆续发现并发布十余种宁夏新分布植物,通过持续的科研探索,不断丰富和更新宁夏植物 “户口簿”,为区域植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工作积累了关键数据。贺兰山黄芪六盘山野豌
28 2025-08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上游河套平原节水控盐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2021YFD1900600)”顺利通过现场验收
2025-08-182025年8月15-16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上游河套平原节水控盐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2021YFD1900600)”承担单位宁夏大学组织专家开展了示范区现场验收。项目成立了专家组,专家组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杭锦后旗、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和平罗县、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和贺兰县、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和宁夏农垦前进农场的9个示范区进行了实地勘察。专家组听取了汇报,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示范区设计合理,推广措施得力,实施效果显著,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现场验收。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专员、宁夏大学副校长冯秀芳以及宁夏大学科学研究院副处长张龙等领导参加了此次现场验收会。图1项目现场验收项目介绍 图2项目现场验收展示图3项目现场验收田间实地考察图4项目组成员介绍项目情况图5项目现场验收质询讨
18 2025-08 -
我院成功举办首届西部生态环境研究生论坛
2025-07-14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2025年7月12日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成功举办了以“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题的首届西部生态环境研究生论坛。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黄河几字弯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键问题。论坛伊始,宁夏大学副校长谢海涛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黄河几字弯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机遇期,阐述了学校在培育生态环境领域人才方面的责任与使命,期待宁夏大学成为培育塞上英才的摇篮,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研究生院院长车进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举办西部生态环境研究生论坛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此类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车进院长还诚挚欢迎来自西北高校的研究生报考宁夏大学博士,进一步深造学习,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随后,论坛进入主旨报告环节,多位院士大咖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凌文院士以“工程创新范式与零废零碳工业园区”为题,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生经历,从科研创新到工程实践,深入浅出地鼓励与会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力量。西安建筑科技学院交叉创新研究院达良俊教授在“基于本土生物‘协同演替’的近自然城市生命地标构建”主题报告中,深入讲解了全球城市化率...
14 2025-07 -
党建领航促发展 三校聚力谋新篇
2025-07-09为深入探索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共同推动我院环境学科及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4日-6日,我院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上交环工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环工院),成功举办了"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发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开创校际战略协作新格局。7月4日上午,在上海交大环工院,两院全体党员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交环工院党委书记郑浩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学院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五大抓手,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成效,分享了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根本遵循的未来发展规划。环境工程第二党支部书记詹路、行政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于晓娟分别就基层党支部特色建设思路与品牌活动进行了分享交流。我院党总支书记杨振东详细介绍了学院成立至今的党建工作情况、学院发展历程、专业特色与发展定位,并就学院当前面临的高水平人才短缺、高水平成果产出不足、高层次平台支撑不够等发展短板,提出了具体合作需求。与会双方围绕党建联学互促、实践资源共享、科研联合攻关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7月6日,在同济大学环工院,双方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3期《求是》...
09 2025-07 -
探自然奥秘 践生态使命——2024级生态学班实习汇报圆满完成
2025-07-04近日,2024级生态学班35名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为期3天的生态实习,并于7月4日举行汇报会,展示实践成果,分享生态探索中的收获与感悟。此次实习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态环境实地研究相结合,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本次生态实习地点选址在贺兰山、星海湖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独特的地点,为学生们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实践课堂。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运用专业仪器对所在地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测量,并分组开展植物识别、学习植物标本压制,针对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进行系统地了解。实习汇报会上,各小组通过PPT展示、实习VLOG播放、植物图片讲解等多种形式,从实习目的、实习过程和收获以及实习心得三方面进行分享,生动呈现了实习成果。第五小组的汇报同学带领着大家再次回顾贺兰山上的植物,如鼠李、蒙古扁桃等,展示了爬山时看到“天狗吠月”、“一线天”的自然奇观;第六小组同学更多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心得体会,并表达了在实习经历中内心不断激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热切希望。汇报过程中,老师们对各小组的实习进行了点评与指导,肯定了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这次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生态研究的魅力,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明白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参与实习汇报的学生表示。生态实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门,在实践中培养...
04 2025-07 -
生态环境学院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2025-07-047月3日,我院202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32名同学在罗玲玲、吕恺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宁夏二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永康巷环卫驿站、贺兰县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参加了生态文明共融共创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手持保洁袋、抑尘扫把、捡拾器、铲刀、擦洗器等清扫保洁工具,在环卫主管的指导下,熟悉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流程、作业规范,认真学习环卫设施与工具的正确使用,完成了兴庆区6条街区的环境卫生清扫清运工作。同学们无惧烈日,沉浸于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处垃圾箱具的清洁养护,同时也结合所学专业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树胶”、“油渍”的快速处理?如何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如何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等问题。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绿街行动”的劳动实践,更是环境专业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劳动反思。本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我院持续推进校企联盟及“生态文明共融共创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举措,通过明晰劳动育人目标、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丰富劳动形式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劳动价值观,实现从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绿色劳动的跃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培养兼具生态文明素养与劳动素养的新时代环境专业人才
04 2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