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党建领航促发展 三校聚力谋新篇
2025-07-09为深入探索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共同推动我院环境学科及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4日-6日,我院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上交环工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同济环工院),成功举办了"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发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开创校际战略协作新格局。7月4日上午,在上海交大环工院,两院全体党员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交环工院党委书记郑浩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学院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五大抓手,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成效,分享了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根本遵循的未来发展规划。环境工程第二党支部书记詹路、行政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于晓娟分别就基层党支部特色建设思路与品牌活动进行了分享交流。我院党总支书记杨振东详细介绍了学院成立至今的党建工作情况、学院发展历程、专业特色与发展定位,并就学院当前面临的高水平人才短缺、高水平成果产出不足、高层次平台支撑不够等发展短板,提出了具体合作需求。与会双方围绕党建联学互促、实践资源共享、科研联合攻关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7月6日,在同济大学环工院,双方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3期《求是》...
09 2025-07 -
探自然奥秘 践生态使命——2024级生态学班实习汇报圆满完成
2025-07-04近日,2024级生态学班35名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为期3天的生态实习,并于7月4日举行汇报会,展示实践成果,分享生态探索中的收获与感悟。此次实习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态环境实地研究相结合,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本次生态实习地点选址在贺兰山、星海湖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独特的地点,为学生们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实践课堂。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运用专业仪器对所在地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测量,并分组开展植物识别、学习植物标本压制,针对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进行系统地了解。实习汇报会上,各小组通过PPT展示、实习VLOG播放、植物图片讲解等多种形式,从实习目的、实习过程和收获以及实习心得三方面进行分享,生动呈现了实习成果。第五小组的汇报同学带领着大家再次回顾贺兰山上的植物,如鼠李、蒙古扁桃等,展示了爬山时看到“天狗吠月”、“一线天”的自然奇观;第六小组同学更多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心得体会,并表达了在实习经历中内心不断激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热切希望。汇报过程中,老师们对各小组的实习进行了点评与指导,肯定了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这次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生态研究的魅力,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明白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参与实习汇报的学生表示。生态实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门,在实践中培养...
04 2025-07 -
生态环境学院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2025-07-047月3日,我院202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32名同学在罗玲玲、吕恺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宁夏二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永康巷环卫驿站、贺兰县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参加了生态文明共融共创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手持保洁袋、抑尘扫把、捡拾器、铲刀、擦洗器等清扫保洁工具,在环卫主管的指导下,熟悉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流程、作业规范,认真学习环卫设施与工具的正确使用,完成了兴庆区6条街区的环境卫生清扫清运工作。同学们无惧烈日,沉浸于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处垃圾箱具的清洁养护,同时也结合所学专业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树胶”、“油渍”的快速处理?如何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如何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等问题。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绿街行动”的劳动实践,更是环境专业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劳动反思。本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我院持续推进校企联盟及“生态文明共融共创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举措,通过明晰劳动育人目标、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丰富劳动形式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劳动价值观,实现从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绿色劳动的跃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培养兼具生态文明素养与劳动素养的新时代环境专业人才
04 2025-07 -
融合·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学院举办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
2025-07-016月28日,2025年度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在朔方校区新农科大楼A305会议室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代表及我院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协作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共同探讨西北环境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会上,我院党总支书记杨振东对兄弟院校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韩芸教授系统总结年度工作成果,提出“跨校协同、资源共享、技术赋能”的未来工作构想。在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周琪教授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认证应关注的问题”为主题,深度剖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路径,强调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并提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建议;华中科技大学王琳玲教授分享“环境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本研衔接+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为与会者提供新思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生炯教授以“AI赋能与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为题,通过教学案例展示AI技术在污染模拟、实验仿真等场景中的应用实效。生态环境学院院长钟艳霞则详细介绍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在教学资源共建、科研项目协同及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深化跨校联动的具体愿景。交流研讨环节中,各高校代表围绕“跨校课程共建机制”、“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虚拟教研室数字化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形成“课程资源线上共享池”、“跨校实验实训基地...
01 2025-07 -
聚焦双创赋能成长 提升环境专业创新素养
2025-06-302025年6月27日下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冯永宁应邀在朔方校区新农科大楼A312会议室,为生态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师生作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讲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会交流。冯老师以“双碳”战略为背景,梳理环境专业在生态治理、资源循环等领域的创业潜力,强调“从现实问题找专业切入点”,通过黄河流域治理、工业废水处理等案例,展示专业知识转化实践成果的路径。他提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三维能力模型,结合国家级获奖项目,解析从选题到落地的全流程。针对“挑战杯”等赛事,分享“选题聚焦、跨专业组队、路演技巧”三阶段备赛法,强调项目创新性与落地性结合。现场交流中,冯老师对学业平衡、团队协作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鼓励学生利用课程设计、科研实践推进项目孵化。此次讲座为我院师生提供了环境专业创新创业的清晰路径,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实践热情具有积极意义。学院表示将深化双创教育与专业融合,搭建实践转化平台,培养创新型环境人才
30 2025-06 -
清华大学陈卓副研究员应邀到生态环境学院学术交流
2025-06-232025年6月20日上午,一场聚焦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与生物风险控制的学术报告在朔方校区新农科大楼A305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陈卓主讲,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工支部书记杨帆主持,学院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代表和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四水四定”(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核心框架,系统阐述了再生水利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潜力及未来趋势。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及实践案例,指出我国在再生水回用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再生水风险控制与全过程管理方面,陈卓副研究员结合团队多年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再生水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风险、化学风险及生态风险,并提出了基于多屏障防控的风险管理体系。她重点介绍了再生水消毒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工艺优化,包括新型消毒剂的开发、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策略,以及智能化调控技术在再生水处理中的应用。此外,她还分享了水质安全评价方法与管理标准的研究进展,强调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对保障再生水安全利用的重要性。其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再生水的科学利用及保障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学术报告为生态环境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有助于大家深入了解再生水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促进学科发展与学术进步。同时也为我区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与生物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思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院相关...
23 2025-06 -
中国共产党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党员大会顺利召开
2025-06-192025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党员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纪委副书记贺思媛同志到会指导工作,大会由学部党委书记张宁同志主持。会上,贺思媛同志宣读了《关于同意召开中国共产党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党员大会的批复》,张宁同志对候选人产生过程和大会筹备情况作了说明,并宣读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批复》,为大会选举提供政策依据。马红彬同志宣读了《中国共产党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党员大会选举办法(草案)》。经全体党员举手表决,以全票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确保选举工作有章可循。大会审议通过高敬儒为总监票人,李志刚、贺婧、姚文孔、刘根红为监票人,同时指定纳文娟为总计票人,李翔、张修铭、杨晨阳、邵冬南为计票人,为选举公平公正提供组织保障。经大会选举,马红彬、刘永刚、苏宇静、杨振东、张宁、虎建华、贺海明、葛志军、韩小珍9位同志为农林与生态学部党委委员。大会在《国际歌》中圆满闭幕。此次党员大会的召开,为学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随后,学部党委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书记、副书记,并就党委工作进行了分工
19 2025-06 -
2023生态学专业综合实习之沙坡头治沙实践:见证人类智慧与自然共生的治沙奇迹
2025-06-102025年6月9日,我院2023级生态学班开启为期四天的专业综合实习,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位于中卫沙坡头区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通过深度了解沙漠生态系统及治沙技术,在实践中感受生态治理的魅力与科研工作者的担当。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作为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防沙治沙、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同学们在站内科研人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展厅内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我国几代科研工作者扎根沙漠、艰苦奋斗的科研历程。从早期的草方格沙障治沙技术,到如今先进的生态修复模式,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参观完展厅后,同学们前往户外研究实验站进行深入学习。学习中,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沙坡头试验站的经典治沙技术。“草方格固沙”技术堪称“治沙魔方”,其1米×1米的麦草方格结构通过机械阻沙、微地形改造和为生态恢复奠定基础这三层固沙逻辑,有效降低风速、促进沙粒沉降,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确保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更将沙漠逼退25公里。试验站的人工植被防护带也令人印象深刻。油蒿、花棒等5种固沙植物凭借独特的形态特征构筑起生物屏障:植株低矮或丛生、分枝密集,能降低风的冲击力并阻挡风沙;叶片小型化且特化,还具有角质层或绒毛,可减少水分蒸发与风沙磨损;主根与侧根发达,既能吸收深层水分,又能固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此外,生物土壤结皮(BSC)这一...
10 2025-06 -
生态环境学院毕业生在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本科跨校联合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上 喜获佳绩
2025-06-052025年6月4日,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本科跨校联合毕业设计(论文)典型答辩会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的师生参加此次跨校联合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我院2位教师代表以及2名2025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本次答辩会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各高校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和科研合作。答辩委员会由来自这六所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设计行业的专家组成,他们对每一项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答辩会上,面对评委的提问,我院2名本科毕业生沉着应对,表现出色,哈金荣获得毕业论文一等奖、丁少杰获得毕业设计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院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实力。本次答辩会不仅促进了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兄弟院校相近专业的深入交流学习,也推动了西北环境工程虚拟教研室的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05 2025-06 -
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与韩国首尔大学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座谈交流
2025-05-292025年5月29日上午,韩国首尔大学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JI SEONGTAE(池成泰)教授一行到访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双方在贺兰山校区致远楼203室举行座谈交流。学部党委书记张宁主持会议,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昱潭、留学韩国博士詹银晓及葡萄酒与园艺学院曹云娥、吴龙国、韦峰老师参加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花、宁夏众合润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吉利。会议伊始,张宁书记对韩国首尔大学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JI SEONGTAE(池成泰)教授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宁夏大学农林与生态学部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发展情况。随后,他重点介绍了宁夏地区农业作物种植现状及特色产业,希望双方能在农业技术、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昱潭介绍了学院在农业机械研发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在枸杞、葡萄酒等特色产业机械配套方面的技术突破。他表示,希望与韩国首尔大学在蔬菜种植机械化、智能农业装备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韩国首尔大学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JI SEONGTAE教授详细介绍了首尔大学的基本情况、学科优势及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他表示,宁夏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与韩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期待未来能在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在讨论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合作、学生访学、学术交流等议题展开深...
29 2025-05